铁兰32:通过黏膜免疫构建多重保护屏障,从而阻断非洲猪瘟感染研究分析!
2022-02-14 15:18
自2018年合正生物实验室采用微生物手段来对阻断非洲猪瘟感染的相关研究。开始研究使用动物肠道有益菌群,合成发酵产物对抗非洲猪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像非洲猪瘟这样的有多层囊膜结构的病毒来说,首先动物是通过多种机制、防线来抵御外来病原菌的侵袭。猪的粘膜免疫是阻止非洲猪瘟病毒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途径入侵机体的第一道屏障,由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粘膜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细胞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起到阻挡非洲猪瘟病毒侵染和增强机体免疫耐受的作用。第一道防线即我们所知的皮肤、分泌液、黏膜(眼结膜、支气管黏膜、肠黏膜、生殖泌尿道黏膜)等,其如城墙般将病原菌阻挡在外。第二道防线为白血球与巨噬细胞,当病菌入侵动物身体时,巨噬细胞产生吞噬作用,局部会有发炎反应产生。第三道防线即为B细胞和T细胞,具有全身、专一性、记忆性的特性。

而大多数的病毒都是从黏膜进入体内,进而发病,因此有效保护好黏膜是阻绝病毒感染的关键点。动物体内70%的免疫细胞在肠道,肠道的健康状态对免疫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而益生菌的代谢产物是调控动物肠道健康最直接的物质。
铁兰32含有的功能性组合物可与病毒鞘蛋白、棘蛋白结合,使病毒失去活性,降低病毒附着黏膜的机会,阻挡病毒通过黏膜进入体内造成感染、从而保护猪只不会发病。然而当ASFV不幸进入猪体内时,猪群还有办法挽回吗?答案是肯定的,铁兰32防非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体内抑杀病毒。一直以来,大家都很关注万一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体腔内。而囊膜病毒的感染具有囊膜依赖性,如果能破坏病毒的囊膜,其感染力会大幅下降甚至丧失。因为囊膜上的触手被破坏,所以病毒哪怕跟单核巨噬细胞擦肩而过也不会发生黏附。囊膜病毒对脂质的敏感性比细菌高。。所以,饲料中添加铁兰32就能破坏进入口腔消化道里的病毒囊膜,使病毒丧失感染力。

非洲猪瘟感染的内外部感染路径就像“国道路径”和“高速路径”。其中“国道路径”指的即是病毒进入消化道,从消化道黏膜感染猪只,而“高速路径”指的是病毒通过虫媒和环境中病毒传播。铁兰32含有的功能性组合物可与病毒棘蛋白、鞘蛋白结合,当本产品侦测到病原,会启动免疫机制,进一步活化 T 细胞和 B 细胞。T 细胞可加强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进行攻击与吞噬病原体的作用,并毒杀被感染的细胞,在体内大幅度的进行扫荡病毒(此为杀灭病毒作用),减少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及破坏,保护体内不受病毒侵扰,没有感染,就不会发病。
肠道黏膜局部黏膜免疫活跃化的结果是单核巨嗜细胞大量向炎症灶聚集,这样会大大增大感染风险。铁兰32益生菌调控逆境菌群发酵代谢复合产物成分可抑制消化道黏膜免疫反应有效降低感染机率。同时可激活免疫机制并活化 B 细胞进而产生大量分泌型抗体 IgA,IgA 对全身黏膜形成保护膜,可将试图进入体内的病毒先行中和,避免病毒进入体内 (此为预防病毒感染作用),阻断病毒的复制与生长,使病毒无法感染细胞, 失去生长物质使病毒逐渐消亡。

综观上述,铁兰32所含的有效成分能阻挡(包裹)病毒、标记病毒、杀灭病 毒、预防病毒感染,此外,亦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抗发炎效果,可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并加速受损细胞修复。